咨询热线

13105716565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多目智能监测一体机XJ-TX105,输电线路智能监控的技术革新

多目智能监测一体机XJ-TX105,输电线路智能监控的技术革新

更新时间:2025-08-0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在智能电网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输电线路的运维安全面临双重挑战:既要防范外力破坏导致的塔基损伤,又需实现杆塔状态的实时可视化监控。杭州迅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XJ-TX105多目智能监测一体机,通过多摄协同、AI前置与超低功耗设计的深度融合,为输电线路构建起全天候、多维度的智能防护体系。

一、多摄协同:全场景视觉覆盖的技术突破

该设备采用"五摄一体"的立体化监控架构,突破传统单摄装置的监控盲区:

双通道主摄系统:前置1600万像素白光/200万像素夜视摄像机,后置同步部署同规格双摄,实现杆塔前后方向的无死角覆盖。在±30°倾斜安装工况下,仍可保持1080P分辨率的清晰成像。

下视监控模组:200万像素广角摄像机以75°俯角监控塔基周边,通过畸变校正算法确保5米范围内物体识别精度达98%。某省级电网实测数据显示,该设计使外破事件发现时效从30分钟缩短至8秒。

智能补光机制:内置红外LED与白光爆闪灯,在0.001lux极暗环境下自动触发补光,确保夜间施工机械、山火烟雾等目标的清晰识别。

二、AI前置:边缘计算的实时响应能力

设备集成NPU加速芯片,构建起三级智能识别体系:

前端特征提取:在图像传感器端直接完成火焰、烟雾的RGB特征分析,通过YOLOv7算法实现毫秒级响应。实测显示,对3米范围火焰的识别准确率达99.2%

多目标分类算法:支持吊车(置信度阈值0.92)、挖掘机(0.89)等8类施工机械的实时识别,算法模型体积压缩至2.3MB,适配嵌入式设备运行。

异常行为研判:通过时空特征融合技术,可识别杆塔倾斜(角度误差<0.1°)、导线舞动(频率误差<0.05Hz)等动态风险,预警信息生成时间<500ms

三、超低功耗:野外长期运行的能源管理

针对野外无源环境,设备采用三项核心节能技术:

动态功率调节:根据光照强度自动切换工作模式,强光环境下仅启动下视摄像机(功耗<2W),夜间满负荷运行时总功耗控制在8W以内。

磷酸铁锂储能系统:6.4V/30AH电池组配合60W太阳能板,在连续7天阴雨天气下仍可维持72小时持续工作。某西北电网项目验证,系统年均断电次数<0.3次。

休眠唤醒机制:非报警时段设备进入深度休眠,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每小时1次的定位数据回传,功耗较持续在线模式降低92%

四、通信架构:多模融合的传输保障

设备支持三种通信方式灵活切换:

无线专网优先:4G/5G双卡双待设计,主卡故障时0.5秒内自动切换至备用卡,保障报警信息99.99%的传输成功率。

OPGW光通信备份:通过预留的SC光纤接口,可接入电力特种光缆,实现20km距离内的无损传输,时延稳定在15ms以内。

WAPI自组网应急:在公网瘫痪时自动组建Mesh网络,10台设备组网覆盖半径达3km,满足应急抢修场景的通信需求。

五、工程应用:从预防到预警的运维升级

在南方电网某500kV线路改造中,XJ-TX105设备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:

外破事件拦截:系统准确识别并预警12起违规施工,避免3起塔基损伤事故,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800万元。

状态评估优化:通过持续采集的杆塔倾斜数据(采样频率1/分钟),建立数字孪生模型,使杆塔健康状态评估周期从年度缩短至月度。

运维成本降低:设备自动生成的巡检报告替代人工现场核查,使单条线路年运维成本下降47%,人员投入减少62%

该设备通过IP67防护(可承受1米水深浸泡)、-40℃~70℃宽温域工作等特性,已在全国23个省份的800余条线路稳定运行。其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电网安全防护水平,更为智能运维提供了"感知-分析-决策"的完整解决方案,标志着输电线路监控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。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时文胜

邮箱:744107632@qq.com

地址: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8号大街2号1幢505室

咨询热线

0571-28092108

(周一至周日9:00- 19:00)

在线咨询
  • 销售咨询

  • 移动端浏览

拥有网站

官网:www.dunheng-tech.com         商铺:www.ybzhan.cn/st134879

Copyright©2025 杭州顿恒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浙ICP备18014126号-3    sitemap.xml
技术支持:仪表网    管理登陆